本来哪怕袭击发生,军方也只是要求晚六点之后戒严,在这次的袭击之后,直接把活动时间压缩到只有中午11点到下午3点的四个小时。
边防旅直接配合警察营上街巡逻,不遵守戒严规则的一律格杀勿论。
这不是说着玩,事实上,警察营真的很是杀了一批人。
铁血手腕迅速收拢了城内的秩序,但……已经来不及了。
他们越强硬,反到显得对联军越重视。
而很显然,越是重视,己方这边的胜算就越小……
投降派开始在景栋城里出现,有“商界人士”到处找关系,联合起来带话表达“想要和谈”的意愿,也有人知道推动缅方没有意义,于是干脆秘密地把电话要到了何邦雄这边来。
他们甚至愿意献出一半的家产,只希望何邦雄能把他们接出去,可对于这样的诉求,何邦雄也用了一句话来回答:
“暗影兵团不灭,联军不愿意接受任何谈判。”
这一手当然也是陈沉教的。
在何邦雄看来,既然已经有人愿意倒戈了,那不是赶紧把他们接过来、壮大自己的力量、削弱敌人的力量最好吗?
但实际上,他看到的只是第一层。
最重要的一层是,这些人留在景栋,他们会把景栋搞乱,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其他所有人。
因为在他们的心里,一个“思想钢印”已经被打下了。
那就是,联军不是不要我们,是因为有暗影兵团存在,有暗影兵团背后的势力存在,他们不敢要我们。
这叫什么?
这叫转移矛盾。
缅军和联军的冲突,一下子就变成了“兄弟阋墙”,打是可以打的,打打谈谈更是应该的,以前打了那么多次、谈了那么多次,最终不都平平淡淡地解决了吗?
我们何时打过这么大的仗,何时不留余地到这种程度啊?
到底是谁在其中作梗?
毫无疑问,暗影兵团。
共识就这样建立了起来,于是,在联军有意的扩散之下,暗影兵团的风评降到了最低点,甚至低到原本关系密切的军方也压不住,被迫进行冷处理的程度。
都还没正式开始、仅仅是试行中的it计划被终止,作战指挥权——或者说参谋权被收回,就连暗影兵团本来就已经空无一人的大楼,都又被象征性地查封了一次。
局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,而就在这一片大好的局势中,陈沉放出了最后一道撒手锏。
他借联军之口公开了某些“经过删减的真相”,曝光了暗影兵团以“佣兵团”的名义腐化缅军官、干涉蒲北政局的罪行。
尤其是此前关注度颇高的“邦隆冲突”,也被说成了是暗影兵团干涉果敢问题、悍然支持白所成一干政变军夺权,最终引来了同盟军的报复。
——没错,彭德仁亲自出来站台。
他正愁这锅没地方甩,毕竟在很多人看来,白所成到底也算自己人,同盟军跟他的内斗赢虽然赢了,但也不是那么光彩的。
而现在,刚刚犯瞌睡,枕头就垫到了脑袋底下,真的是没有比这更舒服的了……
这个爆炸性的新闻一公开,暗影兵团算是陷入死局了。
他们本来大概是想做棋手的,但最后却变成了所有人心里的筹码。
大家都在衡量,要用多大的力量干掉这支兵团,才能在后续的和平谈判中起码不亏。
而这个衡量的结果则是……
如果所有人都想干掉暗影兵团,那景栋的所有人都不会亏。
至此,第一波真正的“反水”终于出现。
而表现形式则是,东风兵团第一次拿到了暗影兵团藏身点的确切情报。
勐卡,东风兵团别墅指挥室里,陈沉一边把手里厚厚的一沓照片贴到白板上,一边开口介绍道:
“这一次我们拿到的情报相当详细,不仅有照片、地图,甚至还有关于对方行动规律的监控报告,以及可能存在的撤离路线的推测。”
“可以说,我们前期所做的工作还是相当有效的。”
“不管当前缅官方对暗影兵团是怎么样的态度,至少目前来看,他们已经失去了民心。”
“这说明,民众在绝大多时候是短视的,或者应该叫‘踏实’的。”
“他们看不到太远的东西,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做什么会死、做什么能活。”
“还是那句话,景栋离美国太远,离勐卡太近。”
“暗影兵团试图依托景栋去执行的一系列计划毫无疑问是失败了,而且是一败涂地。”
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,他们很可能会迅速被缅方放弃。”
“但是,放弃并不意味着敌对——缅军不会协助我们对付暗影兵团,他们能做到的极限,也就是‘不插手’而已。”
“所以,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,实际上已经相当清晰了。”
“我们需要找到他们,抓住他们,并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