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带了很多礼品。牛师傅是个爽快性子,让小厮去酒楼叫了饭菜,要留许大先生和许大嫂吃饭。
许大先生在清虚是做山长的,很有风度,也很谦逊,他曾经去过学堂,冯烨以前就见过他,因而,当许德华拉着他一起留下吃饭时,他没有拒绝。
许大嫂是女眷,另外开了一桌,因此,许德华和冯烨,还与牛师傅和许大先生说了几句话之后,就连同小弟弟许德明一起,被赶到了许大嫂那一桌,留下许大先生和牛师傅喝酒聊天。
“阿娘,这就是阿烨,他是我们班里功课最好的,不信你去位小叔父”,许德华开心地把自己的好朋友引见给阿娘,又对冯烨说道,“阿烨,这就是我阿娘,我阿娘做的花生糖和芝麻糖可好吃了。”
许德华看向冯烨时,笑容凝在了脸上。
他看到冯烨正傻乎乎地看着他的阿娘。
他伸手在冯烨的眼前晃了晃:“阿烨,阿烨!”
冯烨如梦初醒,低下头去,藏起眼中的湿意,再抬头时,他的脸上都是笑意,那是发自肺腑由里到外的笑容。
他没有想到,千帆过尽的来世,他会在这里重逢故人。
不,这是他的亲人,与他血浓于水的亲人。
只是不同的,这位亲人没有了凤冠霞帔,珠光宝器,她只是南方小镇上的秀才娘子。
冯烨知道,许德华的阿娘是一位女先生,无论是大户人家的太太,还是市井小户的娘子,提起许德华的阿娘都会夸上一句:那可是位真正有德有才的女子啊。
冯烨心里那一丢丢的纠结,忽然就舒展开了,如同被熨斗熨过一样,平平展展,舒舒坦坦。
十六岁时,冯烨中了武秀才,许德华也考中了秀才,只不过不是武秀才,而是文秀才。
三年后,冯烨又和许德华一起,双双考中了举人。
又三年,冯烨和许德华,在牛师傅的带领下,一起去了京城。
那一年,冯烨二十二岁,高中武举第一名,被当朝天子钦点为状元。
许德华则是文举传胪。
交阳府同时出了一位武状元和一位传胪,在京城一时传为佳话。
许县丞已经乞骸骨了,但是他年轻时曾在京城读书,以前的先生如今已经是书院的山长。
冯烨和许德华进京后,便一直住在书院里,如今他俩金榜题名,书院也跟着风光起来,每天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
许德华初时得意洋洋,冯烨告诉他:“我们没有背景没有祖荫,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,金榜题名只是一切初始而已。”
许德华幼承庭训,只是少年心性,一时被迷了眼而已,听到冯烨这样说,他顿然醒悟,接下来的日子,他更加谦虚,更加沉稳。
一日,小厮送进来一张拜帖,冯烨看了一眼,眉头轻蹙,许德华接过来一看,说道:“姓萧?”
拜帖上的名字叫萧睿。
许德华皱眉,道:“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说过。”
“梁国公世子,临潼公主的长子,萧睿萧长风。”冯烨说道。
虽然交阳是小地方,可是也能买到邸抄,这些年来,冯烨没有错过任何一份邸抄,是以朝廷里的大事他都能知晓,而前世那些曾经在他生命里出现,而他无缘结识的人,他也一直都在留意。
比如萧韧,比如临潼公主周彤。
番外:醉里挑灯看剑(五)
冯烨前几日就知道萧睿在京城。
梁国公和临潼公主膝下有一子一女。
儿子萧睿十几岁就跟着父亲上了战场,七年前,他们父子生擒了安鞑王别勒,之后安鞑残余几支部落为了争夺王位展开了内战。萧睿同他的父亲一样,少年成名,是大齐朝冉冉升起的将星。
可是与妹妹萧柔相比,萧睿也只能算是子承父业而已。
萧柔自幼长在外祖母云夫人身边,祖孙二人去过丝路,探过苗疆,萧柔精通藩语,十四岁时她一时贪玩,跟随大齐使团出使马剌加国册封,回途路遇飓风,使船与人员坠入大海,萧柔背着鱼皮袋,抱着浮木,在惊涛骇浪中漂浮七天天夜,终被渔船搭救,回归大齐,将册封诏书献于大齐皇帝。
萧柔被册封为宝璋郡主,名扬天下。
去年萧柔带领使团出使高丽,成为大齐史上第一位女使臣,更令人称奇的是,高丽小王子李岚竟然跟着她一起来到大齐,如今就在国子监读书。
此番萧睿进京也是为了此事,都说那高丽小王子想要求娶萧柔,因而萧睿便来了京城。
冯烨嘴角勾起,挑出一个好看的弧度,他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位高丽小王子,否则萧睿也就不会恰好来了京城。
这几天,冯烨一直在等的,就是这个机会。
如果萧睿不来找他,那他就会厚着脸皮,冒着被骂攀龙附凤的可能,自己到京城的长公主府登门求见了。
三年前新帝登基,现在的皇帝便是当年的太子周铮,临潼和汝阳这两位公主,都已晋为长公主。